行业知识

  • DNS攻击的防护方法

    DNS攻击的防护方法包括增强DNS服务器的安全性,采用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技术验证数据完整性,实施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监控异常DNS流量,定期更换DNS服务器密码和配置,以及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增强访问控制。保持软件更新,备份DNS数据,并教育员工识别潜在的网络钓鱼攻击,也是有效防护DNS攻击的重要措施。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1
  • 怎么判断DNS攻击?

    怎么判断DNS攻击?判断DNS攻击需从多个角度入手。注意访问网站时是否跳转到预期不符的页面,这可能是DNS劫持的迹象。利用第三方工具检查DNS解析记录,对比原始设置,发现异常则可能遭受攻击。分析网络流量,捕捉DNS查询和响应数据包,观察是否有重定向到恶意DNS服务器的行为。关注网站搜索引擎排名的突然变化,可能也暗示DNS被劫持。保持对DNS攻击手法的了解,定期更新和加固DNS服务器及网络安全设备。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1
  • 如何恢复被DNS污染的网站?

    如何恢复被DNS污染的网站?恢复被DNS污染的网站,可通过多种方法解决。更换为可信的公共DNS服务器,如Google DNS或Cloudflare DNS,以绕过被污染的DNS。清除本地DNS缓存,获取最新且未被污染的解析结果。使用VPN或代理服务可以绕过网络干扰和限制,确保访问安全。若问题持续,可报告给相关机构或组织,并考虑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如安装安全软件、更新系统和软件等,以降低未来被DNS污染的风险。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0
  • DNS劫持的防护措施?

    DNS劫持的防护措施?DNS劫持的防护措施需全面而细致,以确保网络安全。企业应选择可信赖的DNS服务提供商,并启用DNSSEC技术以增强数据验证。加密DNS流量,如采用DNS over HTTPS或DNS over TLS,可有效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定期检测DNS设置,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部署防火墙和安装防护软件,也是防范DNS劫持的重要手段。用户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共同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0
  • 如何防止DNS劫持?

    如何防止DNS劫持?防止DNS劫持需从源头保护DNS安全,包括使用可靠的DNS服务提供商、配置安全的DNS服务器、加密DNS通信(如DNS over HTTPS),定期更新和检查DNS设置,以及实施网络安全措施以防范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0
  • 如何识别DNS劫持攻击?

    如何识别DNS劫持攻击?识别DNS劫持攻击需关注访问网站时是否频繁出现错误页面或重定向至未知网站,检查DNS设置是否被非法更改,利用安全软件监测网络流量及DNS解析请求,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0
  • DNS劫持的工作原理

    DNS劫持的工作原理,DNS劫持是一种网络攻击手段,通过拦截和篡改域名解析请求,将用户导向错误的IP地址或使请求失去响应。黑客在特定网络范围内操作,影响用户访问真实网站,可能导致用户访问失败或被重定向至假冒网站。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20
  • 无法显示DNS解析缓存的原因?

    无法显示DNS解析缓存的原因?无法显示DNS解析缓存的原因可能包括用户权限不足、DNS服务未运行、缓存被清空或过期、DNS配置错误以及网络安全策略限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检查权限设置、服务状态、缓存状态、配置正确性和网络安全策略,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19
  • 高防DNS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高防DNS的主要用途是什么?高防DNS的主要用途在于提供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特别是针对DDoS攻击等网络威胁。它通过将DNS服务器置于高防机房,利用弹性宽带、流量清洗等技术手段,确保DNS服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高防DNS不仅能有效抵御恶意攻击,还能加速DNS解析过程,提升网站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它还支持智能解析、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等功能,为各类企业和组织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19
  • DNS劫持的防范措施

    DNS劫持的防范措施,DNS劫持是一种通过篡改域名解析结果,使用户访问到错误或恶意网站的网络攻击手段。为了有效防范DNS劫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测DNS设置确保其正确性,使用可靠且支持DNSSEC的DNS服务提供商,加密DNS流量以保护数据安全,安装专业的防护软件以实时监控和阻止劫持行为,并加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经验证的附件。运营商应加强对DNS解析服务的监管和维护,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来源:DNS.COM 时间:2024-08-19
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详情请查看《DNS.COM账号实名认证公告
请未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尽快完善账户实名认证信息!
未通过实名认证的账户将无法进行正常操作,正在运行/已配置好的的产品服务不受影响,可正常生效。

去实名